最近,發(fā)表在國際雜志Clinical Cancer Research上,來自達特茅斯癌癥中心等機構的科學家們通過研究進行了一項II期臨床試驗,旨在檢測在轉(zhuǎn)移性ER+乳腺癌患者中交替使用雌激素刺激劑和雌激素剝奪療法的治療效果,并確定能預測哪些患者因這種策略而獲益的腫瘤特征。
該報告支持使用周期性雌激素/抗雌激素療法作為晚期/轉(zhuǎn)移性ER+ 乳腺癌的潛在療法。 POLLY 臨床試驗是一項“雌二醇/抗雌激素療法改變ER+/HER2 轉(zhuǎn)移性或晚期乳腺癌疾病進展的ER 活動水平前范圍的II 期研究”,共招募了19 名患者,其中3 名(16%)。患者在周期性治療期間腫瘤縮小,另有5 例(26%) 的疾病穩(wěn)定至少24 周,總體改善率為42%。
患者接受的治療耐受性良好,沒有患者因治療副作用而停止藥物治療。在癌癥進展后進行循環(huán)治療。%的患者,隨后病情穩(wěn)定至少24周。研究員Gary N. Schwartz 報告說,雌激素療法已用于治療人類乳腺癌超過50 年,以及使雌激素的有效性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策略,以及http://1086 等藥物.cn/等新的靶向藥物尚未得到很好的開發(fā),POLLY試驗可能會解決這個問題。
腫瘤特征,稱為生物標志物,可以預測哪些患者將受益于雌激素治療尚未見報道。在POLLY 研究中,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編碼ER(通常對抗雌激素耐藥腫瘤有反應)的基因突變僅在兩種情況下發(fā)生。在雌激素治療的前8 周內(nèi)腫瘤因雌激素治療而縮小的患者。這可能表明ER 突變可能有助于確定可能受益于治療策略的患者。
研究人員將在POLLY 研究的基礎上進行后期的進一步研究,即針對ER 突變型和野生型ER+ 轉(zhuǎn)移性乳腺癌開發(fā)雌二醇療法,他們將測試雌激素療法對患有和不患有ER 腫瘤的患者的影響中的突變效率。綜上所述,這項研究的結(jié)果表明,替代使用17b-雌二醇/芳香酶抑制劑可能有望成為內(nèi)分泌難治性ER+ 乳腺癌的一種新的潛在療法,包括使用CDK4/6 抑制劑或http://after/1093.cn/,以后的研究人員將需要更多的研究來確定17b-雌二醇療法的抗腫瘤活性是否會因ESR1 突變狀態(tài)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