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zhì)科學研究院宣布,EAST(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成功實現(xiàn)高約束模式等離子體穩(wěn)態(tài)運行500秒,電子(http://www.weberwork.com/sell/l_23/)溫度保持在1.2億攝氏度,刷新全球最長紀錄,為“人造太陽”邁向商用發(fā)電邁出關鍵一步。
核聚變被視為終極能源(http://www.weberwork.com/sell/l_34/)解決方案——燃料來自海水中的氘,反應不產(chǎn)生溫室氣體或高放射性廢料,且能量密度極高。1克氘氚聚變釋放的能量相當于燃燒8噸石油。
EAST此次突破得益于新型鎢偏濾器、主動冷卻系統(tǒng)與AI等離子體控制系統(tǒng)。AI模型可實時預測磁流體不穩(wěn)定性,并自動調(diào)整磁場參數(shù),防止等離子體破裂。
與此同時,國際熱核聚變實驗堆(IT(http://www.weberwork.com/sell/l_25/)ER)在法國進展順利,預計2028年啟動首次等離子體放電。中國、美國、歐盟等多方正加速推進“聚變工程試驗堆”(CFETR)計劃,目標在2035年前建成可并網(wǎng)發(fā)電的示范電站。
私營企業(yè)(http://www.weberwork.com/company/)也積極參與。英國Tokamak Energy、美國Commonwealth Fusion Systems等公司(http://www.weberwork.com/company/)已獲得數(shù)十億美元融資,致力于小型化聚變裝置研發(fā)。
若可控核聚變實現(xiàn)商業(yè)化,將徹底改變?nèi)蚰茉锤窬帧<翌A測,2050年前后,人類有望迎來“無限清潔能源”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