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克利夫蘭診所的研究人員在《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和血管生物學》期刊上發(fā)表了一項重要研究成果。他們發(fā)現(xiàn),赤蘚糖醇竟然能促進血小板的聚集,這一過程可能增加血栓形成的風險,進而提升心臟病發(fā)作的幾率。具體來說,當人體攝入30克赤蘚糖醇時,與等量葡萄糖相比,體內(nèi)的赤蘚糖醇濃度會驚人地升高超過1000倍。在實驗室環(huán)境及動物模型的測試中,這一濃度的提升顯著增強了血栓形成的傾向。
這項人類干預研究共選取了20名健康參與者,分為兩組,每組10人。一組服用30克赤蘚糖醇,另一組則服用等量的葡萄糖。服用后30分鐘進行抽血檢測。
結果顯示,服用葡萄糖的參與者血液中赤蘚糖醇的平均濃度為3.75μmol/L,而服用赤蘚糖醇的參與者則達到了驚人的6480μmol/L。這意味著赤蘚糖醇的攝入使得參與者血液中赤蘚糖醇水平飆升了超過1000倍,這一顯著變化暗示赤蘚糖醇的攝入可能對人體血小板功能產(chǎn)生了深刻影響。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重要成分,負責在血管受損時聚集并形成血栓,以防止出血。然而,當血小板過度活躍或聚集過多時,就可能導致不必要的血栓形成,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風險,如心臟病發(fā)作和中風。研究發(fā)現(xiàn),較高濃度的赤蘚糖醇能夠促進血小板的聚集,并增強血小板對某些激活因子的反應,這些激活因子在正常情況下會促使血小板粘附和聚集。
此外,研究還發(fā)現(xiàn)赤蘚糖醇攝入后,血小板會釋放更多與血栓形成相關的顆粒內(nèi)容物,如血清素和CXCL4。這些物質(zhì)的釋放進一步促進了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加劇了血栓形成的風險。
簡單來說,這項研究表明:人體血液中較高的赤蘚糖醇水平(僅食用30克赤蘚糖醇)會通過增強血小板的聚集能力來促進血栓形成,對心血管健康構成潛在威脅。
值得注意的是,這并非首個提出赤蘚糖醇可能對心血管健康構成風險的研究。2023年2月,同一研究團隊在《自然醫(yī)學》期刊上發(fā)表了相關研究成果。他們通過檢查兩個分別來自美國和歐洲的隊列驗證,并使用一種新的色譜-質(zhì)譜方法來分離和定量赤蘚糖醇,發(fā)現(xiàn)血液中赤蘚糖醇水平較高的人發(fā)生心臟病、中風或死亡等重大心臟不良事件的風險更高。
為了更貼近現(xiàn)實生活的場景,研究者還設計了一個實驗來觀察偶爾一次的代糖飲料(http://www.weberwork.com/sell/l_32/)攝入能有多大的危險性。他們給8名健康志愿者喝了一杯含有30克赤蘚糖醇的飲料,并持續(xù)觀察發(fā)現(xiàn):雖然基線時志愿者們的血漿赤蘚糖醇濃度比較低(約3.84μM),但在攝入30分鐘后就能達到5.85mM,暴漲1000倍不止。這個濃度遠高于凝血風險增加的閾值,更令人擔憂的是這一異常高的濃度能在接下來的兩到三天內(nèi)持續(xù)保持高位。
這兩項研究結果一致,都表明看似安全的代糖赤蘚糖醇竟暗藏如此大的心血管健康風險。同時,這些研究結果也提示我們,在未來對人造甜味劑的安全性評估中,尤其是其長期對心臟病和中風風險的影響,仍需要進一步的深入研究。